
图片
生活中的实用心理《5分钟心理学》
图片
配合下方音频阅读,体验更佳。
图片
柠檬心理丨作者Pexels、Pixabay丨图源
可能你会经常这样:
计划列了一大堆,但总是难以执行;
任务拖到最后一天,只能熬夜赶工;
明明知道该做什么,却总是忍不住刷手机……
这些问题,归根结底都是因为:
执行力不足。
可能你也很疑惑,为什么别人做事都雷厉风行,而你却总是拖延。
其实执行力差主要是源于以下四个原因:
1
目标模糊
很多人执行力差并不是因为“懒”,而是因为:
目标不够清晰。
比如想“变得更好”,但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改变;想“提升收入”,但缺乏可操作的路径。
我们的大脑讨厌模糊,当一个想法太抽象时,我们的大脑会默认选择更轻松或者能给我们带来即时满足的事情(比如刷短视频)。
以后试着给自己制定一个清晰目标,比如:
“每周读两本书,一本专业类,一本兴趣类,并在周日写500字总结。”
这样的具体计划,可以让我们的大脑:
自动开启执行模式。
2
过度依赖“动力”
很多人认为自己一定要先培养出足够的内驱力才能开始做,但你不知道的是:
很多时候是行动先于动力,而不是动力先于行动。
情绪会影响行动,但行动也会改变情绪。
要培养自己的惯性,可以告诉自己“先做5分钟”,做了再说。
3
缺乏即时反馈
人的大脑天生追求短期收益:
如果你的目标要很久才能见效(比如减肥、存钱),那就很容易半途而废。
像这种情况你就需要通过一些小成就来激励自己,让自己持续行动,比如:
减肥可以每天称体重+记录三餐,每瘦1斤就奖励自己一次。
4
完美主义
不少人都坚持“要么不做,要么做到最好”。
但这种思维会让人害怕犯错,迟迟不敢行动,而且你总在做准备,会永远觉得准备还差一点。
要记住完成比完美更重要。
你可以先做到60分,再优化到80分,迭代比一次性成功更重要。
图片
如何真正提升执行力?
下面我再给大家提供三个简单有效的方法:
1. 使用“如果-那么”计划法
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发现:
用“如果-那么”(If-Then)设定行动指令,能大幅提高执行力。
它的操作方法是这样:
1设定如果 [特定时间/场景],那么 [我就要做XX]。
2让大脑形成条件反射,减少意志力消耗。
比如你可以设定“如果早上7点起床,那么我就立刻做10个俯卧撑。”
“如果坐到办公桌前,那么我就先处理最难的任务。”
这可以帮你减少决策疲劳,让行动自动化。
2. 学会拆解任务
前面我们分析到,人们拖延往往是因为任务太大、太模糊。
想要改变这种情况,我们可以把任务拆解到“2分钟内就能做”的最小单位,让大脑觉得“很容易开始”。
比如你的原目标是:“写一篇3000字文章。”(这听起来压力就很大,容易拖延)
你可以拆解成这样:
打开文档(5秒)
写3个可能的标题(2分钟)
列出5个核心观点(5分钟)
写完第一段(10分钟)
当你开始按照这个执行之后,你会发现一旦开始,你会越做越顺。
3. 降低行动门槛
斯坦福大学研究发现:
环境设计比意志力更可靠。
你要学会给自己营造利于行动的环境,比如你想健身,那前一晚就把运动服放床头;
你想多读书,那就把书放在沙发、床头等触手可及的位置。
总而言之:
要给自己减少阻碍,让好习惯更容易执行。
真正的执行力,不是想明白再做,而是做着做着就想明白了。
从今天开始,选1-2个方法执行,不要等“准备好”才开始。行动才是解药,拖延只是幻觉。
如果你有更多问题想要咨询,可以把你的烦恼详细告诉我们的咨询师,咨询师会陪你一起深入分析问题,帮你实现自我成长。
好了,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,我们明天再见~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炒股配资平台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